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优刻得季昕华:“百模大战”中定位“算力底座”,算力短缺会长期存在丨连线科创板④周年

时间:07-23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229

优刻得季昕华:“百模大战”中定位“算力底座”,算力短缺会长期存在丨连线科创板④周年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郭丽君 上海报道ChatGPT在全球市场的成功,引爆了大模型创业热潮,国内呈现出“百模大战”的竞争格局。在AI大模型竞赛的背后,算力需求的暴涨给相关云计算公司带来空前机遇。作为科创板首家云计算企业,优刻得(688158.SH)深切地感受到算力需求正扑面而来,自身也正在成为AI大模型产业链上的深度参与者。优刻得被外界熟知的是其云计算业务,实际上2017年优刻得就提出“CBA”(Cloud,Big data,AI)三位一体的产品发展战略,在AI领域进行了多年开拓。借着AIGC的浪潮,一方面,优刻得在AI领域的前期布局正在显效;另一方面,公司更积极地投身到大模型的赛道中。值此科创板四周年之际,优刻得上市也有三年之余,顶着“云计算第一股”、首家“同股不同权”公司的诸多光环,优刻得在本轮AI热潮中有了新的底气。近期,优刻得董事长兼CEO季昕华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,就公司在AI领域的发展目标和策略、对算力未来的发展前景、“百模大战”的最终走向等做了深入解析。(图为优刻得董事长兼CEO季昕华)积极入局 定位“大模型算力底座”《21世纪》:优刻得作为云计算厂商,如何参与到这轮AI浪潮中,有怎样的目标?季昕华:目前大模型正处于风起云涌的阶段,需要大量的算力服务,这是我们的机会所在。客户的需求正从以前的CPU向GPU调整,巨大的GPU需求将同步带动算力、存储、网络等云计算相关产品的需求。目前AI算力方面最明显的挑战是显卡短缺,以及如何把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落地的问题。优刻得的主要目标是服务更多客户,包括做大模型的公司和用大模型的公司,大模型在每个行业都有发挥空间,潜在客户量也会很多。《21世纪》:目前公司能提供的算力服务有哪些?季昕华:目前做大模型的公司一般有三个痛点:买不到设备;买到设备后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不足;以及组网出现困难。针对这些痛点,优刻得主要提供5项算力及服务支持。第一是给已有设备的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器服务;第二是为客户的显卡服务器提供机房租赁服务;第三是为组网出现问题的客户进行定制化网络服务;第四是帮助客户把大模型在公有云上进行推理,实现上线运营;最后一项服务是对接客户和数据流通服务。这几项服务中,算力和机房服务是最主要的。《21世纪》:优刻得自己会做大模型吗?季昕华: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中立的云计算公司,更希望帮助客户训练和推广大模型应用。例如我们的合作伙伴达观数据推出了“曹植”大模型,需要我们更多的国产化算力服务。有些企业可能什么都想做,包括自己去做大模型;但优刻得就紧紧围绕提供“算力支持”这一定位发展。《21世纪》:大模型公司在选算力支持时,优刻得为什么是一个好的选择?季昕华:我们有几个特点:第一,优刻得是中立的,与大模型公司不存在竞争问题;第二,优刻得服务了很多大模型公司,了解大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技术诉求;第三,比较了解大模型训练公司的痛点,比如购买显卡、部署繁琐等问题,我们可以提供海外模型在中国的镜像,帮助大模型公司快速推进训练和推理工作。也可以利用我们积累的客户资源,帮助大模型公司找到合适的应用侧客户。大模型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《21世纪》:当前大模型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?季昕华:大模型的核心包括四个方面,算力、数据、算法和应用场景。这里存在几个问题:第一,在算力方面,中国处于被“卡脖子”的状态,压力很大,所以我们建议加大对国产GPU的支持,我们也在积极地对接和使用国产GPU。第二,数据问题,中国的数据是比较不够的,特别是共享数据方面,我们呼吁政府鼓励更多的数据共享,让企业用到数据。第三是算法,这依靠各家公司自己的努力,加强技术攻关,赶超世界先进公司。第四是应用场景,这个非常关键。我们一直呼吁政府把工作场景开放出来,提供给国内大模型公司使用。场景用起来有三个好处,一是能形成反馈,从而对模型进行调整;二是能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,才能在大模型这样的重工业里投入更多;三是能够帮助各行各业提高效率,解决诸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等。《21世纪》:目前国内的产业链能否满足算力需求?算力短缺会是长期问题吗?季昕华:目前还不能满足算力需求的缺口,并且以后会越来越缺算力。随着参与大模型训练的企业越来越多,用来训练大模型的数据量越来越大,对推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大模型的应用会越来越广。以上因素作用下,短期内很难能够满足市场的算力需求。现在我们的客户训练和推理GPU数量的比例大概在3:7,即三万张卡做训练就要对应七万张卡做推理。未来对GPU的需求会越来越大,然而受限于供应链,GPU会全球缺货,此外受限于美国方面出台的政策,相关芯片被限制,我们也希望能找到更多国产GPU的持续供应。《21世纪》:那推动数据共享的难点在哪?季昕华:数据的壁垒是真实存在的问题。在ChatGPT中,英文数据占97%左右,中文的数据只有1%左右。在整个全球互联网中,汉语占比虽高,但和英语占比的差距仍然很大。此外,美国有很多公共的数据集,大模型可以训练未出版的文章,形成数据集,这在中国是欠缺的。同时由于中国在法律法规方面比较健全,很多企业不敢把数据拿出来给大模型训练,所以需要隐私计算模式的搭建。而隐私计算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难度,一是因为数据训练需要这类数据进行交互,二是数据训练之后,哪些数据被可能会被使用方拿走没有办法完全控制,所以需要先对核心数据做脱敏工作才能拿去训练,这类工作难度比较大。我们希望由中国政府主导建立公开的数据。同时希望能通过隐私计算把不同单位之间的数据,在不共享的条件下用来训练。可控的泡沫是良性的《21世纪》:在外界认知中,大模型的门槛应该挺高的,但目前国内不断涌现大模型,这似乎违背了这种认知?季昕华:现在国内市场上有130家公司在做大模型,可以说明一些事实:就是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。此外AI大模型可能会比移动互联网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生活。我认为大模型确实有蛮高的门槛,第一,不像其他的互联网创业,我们称大模型为互联网的重工业,至少有1000张卡才能做训练,对资金成本要求高;第二,有数据要求,做大模型必须有足够的数据,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;第三个是对算法的要求比较高。正因为大模型训练需要的门槛比较高,所以只出现了一百多家。如果大模型训练门槛放低,可能会有一千家加入竞争,出现“千模大战”。从历史发展来看,“百模大战”之前,有“百团大战”、“千播大战”。那为什么现在看起来有很多的公司做大模型呢?因为现在有开源的大模型和很多公开的论文可供参考,所以起步上会简单很多。但要做好大模型的门槛还是高的,像现在的GPT4没有公开后续技术细节,国内很多大模型就很难继续发展。《21世纪》:就您的观察而言,目前市场上的大模型在技术上有无明显差距?季昕华:目前国内大模型有很多做得很好,年底能达到GPT3.5的水平,明年能达到GPT4.0水平,我们也拭目以待。目前来看,大模型的发展有几个核心问题:是否有足够的数据、算力、算法,能否实现线上的闭环。在技术实现上,目前国内大模型都没有开源,所以很难从技术手段上判断优劣,需要第三方机构的评测。《21世纪》:国内的大模型下一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?季昕华:我认为未来大模型会分为几种样态::有几种通用大模型,再加上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,并且会包括多种模态。除目前主流的文本以外,还会存在视频、语音、图片等多种形态。所以5-8家多模态的大模型,几十家各种垂直领域的垂直模型,这是相对合理的状态。国内可能会走出垂直化的趋势,垂直化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和算法,用已开源的大模型加上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就可以了。《21世纪》:一个赛道异常火热的情况下难免会有泡沫,怎么看待大模型赛道中的“泡沫”?季昕华:我喝咖啡特别喜欢喝卡布奇诺,因为它大部分是咖啡,上面有一点点的泡沫,这种味道是比较好的,整个行业发展也是一样,如果没有一点泡沫,资本进不来,那对行业是不好的。有可控的泡沫相对来说是良性的。资金、人力向AI业务倾斜《21世纪》: AI在优刻得业务布局中是“三足鼎立”的一足,目前AI这么火热,会考虑在AI业务上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吗?季昕华:会的。我们认为整个AI和大模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,所以非常重视。优刻得在内部做了几项改变:第一,要求所有部门的员工都根据岗位和工作内容来使用大模型。第二,在机房建设和服务器采购这类硬件上加大投入,目前我们的数据中心就是按照大模型服务器的电力需求来建设的,因为以前一个机柜可以装十几台服务器,现在的模式下一个机柜只能装下一台A800。第三,在软件的应用方面做了内部转型,通过学习和训练大模型,了解大模型,为大模型提供服务。《21世纪》:现在云计算领域的竞争也相当激烈,友商也在推出降价策略,优刻如何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?季昕华:在竞争中,一些公司的降价更多是市场宣传策略,其实是只把一两款非主流产品的价格降下来,但核心服务的价格基本不会改变。我们的价格也不会有大的变化,偶尔也会通过降价一两件产品来做市场营销。从长期来看,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、更低的成本是我们的追求。对优刻得而言,满足客户需求,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是核心问题。我们一直强调产品的研发。研发分为三种,一种是技术领先型研发,例如OpenAI;第二种是竞争对手跟随型;第三种是用户需求驱动型,针对用户的需求点来开发产品。(第三种)是我们一直在做的。例如最近很多客户想测试开源大模型,那么优刻得就做国内镜像开源大模型的第一家。用户可能每天都会出现新需求,我们会不断收集这种需求,然后针对需求研发出产品。《21世纪》:优刻得有很多关于科创板的光环,作为掌舵人,您觉得公司上市之后有一些怎样的变化?有什么建议?季昕华:在科创板上市的好处第一是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,有利于市场开拓,第二增加了融资渠道,第三是能够提高企业的规范性,在管理方面会更有帮助。一个建议是,公司上市之后,市场对短期的收入和利润财务指标会更关注,但对于公司长期运营来说,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效益的平衡问题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